如果我告诉你,曾经有一种布料,撑起了几亿中国人的衣橱,多数家庭过年新衣都少不了它,你会信吗?它的名字听上去既“确良”又“确凉”,甚至南方话还叫得“靓”,但其实它和凉快没啥关系,这玩意是涤纶的前身。你小时候衣柜里是不是也有那几套亮闪闪、版型死板、老妈嫌皱皱巴巴都懒得熨的“的确良”?有人说它见证了中国服装工业的崛起,也有人说它是审美黑历史。为什么这块面料曾经火得一塌糊涂,又怎会被纯棉后来居上?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的确良”到底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谁把它从时髦宠儿变成复古符号?到底谁才是中国老百姓最爱的布料?
两派说法一上来就杠起来了。支持的确良的人,认为它是中国制造业的里程碑,是百姓脱贫致富路上的好帮手,哪怕丑也得忍着,省钱方便才是硬道理。可是反方立马开怼:穿上它跟塑料袋没区别,又闷又不透气,走两步汗全粘在背上,那会儿谁想穿纯棉都买不起,只好将就。真正离奇的是,官方推广的确良时到底隐藏了哪些小心思?当年广东率先用上这种新型布料,稍微会捯饬的人都抢着买,甚至相亲宴上没穿个的确良衬衣,都不好意思见亲家。到底是为了生存无奈之举,还是新材料天然的推广能力?这些内幕,没那么简单。
故事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那个年代,人口猛增,手头却紧得很,棉麻丝都成了稀罕货。大部分老百姓还在穿补丁摞补丁的衣裳,衣服穿烂了都舍不得扔。别怪那时爷爷奶奶节俭,是真没别的选择。正好赶上石油化工崛起,中国科研人员琢磨着怎么用化学合成做点新花样,引进了美国杜邦公司那个涤纶技术,并音译成“的确良”。最开始,只有南方几个地方小范围试生产,广东打了头阵——那边商业嗅觉灵敏,不怕试错,干脆大胆试新料,一呼百应。慢慢传到北方,大家口音不同,管它叫“的确凉”、“的确靓”什么的,反正意思差不多,就是新东西。不少普通家庭一见这料子便宜又耐穿,又不用天天洗,立马贴上了“实惠又洋气”的标签。你可以想象,老李头逢年过节送孩子的确良新衣,满脸自豪地说:“以后你们不用补丁衣裳了。”那种满足感,除了面料提升,更像告别了物资短缺的日子。
但事情哪有表面那么顺?的确良的风靡,只是巨变里的一阵假性平静。街头巷尾,大家开始厌倦千篇一律的蓝、灰、军绿色,突然冒出成千上万印花衬衣,一片花哨,看着倒挺热闹。但不久后,有批人开始反思了。穿上的确良,汗出得比棉布多,夏天像包裹在塑料布里,舒服是谈不上的。有些人抱怨:“衣服一穿就出汗,贴身不透气。”有人甚至偷偷白眼——面料虽新,款式却老旧,结婚照上的大红印花衬衫变成徒有其表的符号。再加上有单位送礼物,一发就是几十米的确良布料,到最后家家户户都穿一样,谁还觉得新鲜?市场饱和以后,老百姓开始琢磨:“是不是该尝试别的料子?”反方声音越来越多:健康不能一味追求便宜,难道舒服就要成为奢侈品?
就在大家觉得的确良要凉了的时候,一个惊天大反转来了。1970年代后期,涤纶工厂遍地开花,全国面料供应突然爆发。纺织厂引进了新机器,不光大批量生产,还把色彩工艺提升到新高度。小镇青年穿上印花的确良短袖,摇身一变成最时髦那一类,跳舞、相亲、参加国庆游行全靠这块料撑场面。更牛的是,的确良还跑进了床品、窗帘、制服、帐篷,彻底改变了“老破旧”的家居格局。曾经被嫌弃的版型呆板,突然摇身一变,成了“耐穿不易皱”的优点。你在八十年代的老照片里,很难找不到的确良身影——它几乎是所有人家必须有的标配。前面埋下的不透气伏笔,此刻反被耐用、好打理彻底收割。大家嘴上抱怨,心里却承认:没有它,衣柜都要缩水。
但表面上有了新生活,实则暗藏着巨大危机。1980年代末期,世界纺织业又有新技术突破,棉纤维产量飞涨,种田技术越来越精细,纯棉衣物价格一降再降。生活水平提高后,老百姓不再只图便宜耐穿,把“舒服”当成第一标准。“的确良”一下被打入冷宫,销量暴跌。新型混纺面料,比如棉加粘胶、涤加棉,手感又软又透气,颜色也不再雷同。衣服成了“身份标签”,谁再穿塑料感布料,谁就挤在了“老旧时尚”行列。一线城市甚至兴起“纯棉优先”的口号,昔日炙手可热的“的确良”变成了历史符号。环保意识抬头,大家开始思考化纤到底是不是健康,穿久了会不会影响皮肤。各路分歧越积越深,谁都不敢坚决站队,和解成了泡影,新材料和老品种依旧各自为战。
的确良这块看似不起眼的布料,真有那么神吗?站在反方立场看:大家吹涤纶的耐穿、便宜,好像这就是面料进化的终极目标。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穿得确良衬衫虽然不用熨,但一动就起静电,晚上脱衣服还满天火花?号称“耐化学腐蚀”,却躲不过夏天腋下飘汗的尴尬。不透气、贴身不舒服,这些小问题从没人正面谈。老一辈说它舒心省事,其实不过是物资匮乏下的无奈选择。现代人讲究生活品质,谁还会为了省钱牺牲身体感受?那些如今复刻的怀旧款,炒的是情怀,而不是实用。每看到有设计师拿“的确良”做衣服、宣传怀旧风,真想“夸”他们一句:“能把塑料做成情怀,也够时尚。”但回头一问,谁还会把自己裹在静电里出门?文章讲了那么多优点,可你摸着良心说,真舍得让孩子天天穿那种面料下楼玩耍吗?所谓技术、工业、生活方式的跨越,莫不是拿一块难穿的布料当做突破口,美化旧时的尴尬。大家嘴里骂着,心里却还念着那段朴素的生活,这矛盾,不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吗?
到底是“的确良”改变了中国人的衣柜,还是我们一代代百姓的妥协催生了它的流行?有人觉得它是中国制造自豪的象征,也有人说它不过是无奈中的将就。假如现在市面上重新大量推售老式涤纶服装,面对种种环保争议和舒适性选择,你是会为“怀旧”买单,还是坚持只穿高品质棉麻?你愿意再让孩子穿上静电满天、闷热不透气的的确良吗?有人说,技术发展一定会淘汰旧东西;可也有人认为,衣柜里那块老布,承载着中国家庭的奋斗记忆。假如回到七八十年代的衣着选择权,你会怎么选?你觉得是生活让材料变革,还是新材料引领了生活风尚?欢迎评论区讨论,让我们一起回味,那块曾让你又爱又恨的“的确良”到底是什么。
股票配资门户,在线炒股配资看必选,股票配资导航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