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们要开始分析这份万众瞩目的2025年新I卷了。
(以下分析非常主观)
首先,说一下我的结论:这是一份“偏易”的试卷,简单题比例偏高,中档题比例偏低,难题比例正常,中档生较为吃亏。试卷的大多数题目比较漂亮、新颖,如第6、8、14、16、17、19题等,但也出现了第10、11、18题这类经典“二级结论”题,在高考真题中看到这些题,显得有些怪异。
前6题难度几乎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新高考I卷难度的最小值了。第4题比较有趣,如果改为y=2sin(x-2π/3)相信很多同学会做错,但这里给得比较友好,第6题是数学的应用,体现了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的重要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7题开始有一些难度,再次考了“数形结合”,去年是两条正弦函数的交点,今年是直线和圆的交点,风格新颖。
第8题是全卷最漂亮的题目之一,与去年一样考查大家对于“增长速度”的直观感受,数形结合会让这题简单很多,当然,特殊值法入手也是一种思路。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这道题和“不再考比大小”背道而驰,实则不然,非固定值的比大小是非常有趣的一个问题,在数学研究中也非常重要。
第9题是非常基础的题目,只要知道“正三棱柱”的定义,基本可以秒杀。
第10题是非常古老的阿基米德三角形模型,属于直接考察二级结论,是我在这份试卷中比较不喜欢的题目,考点有些陈旧。
图片
第11题蛮有意思,但是同学们在考场上必须猜出“C是直角”——这其实也是个二级结论,然后根据C是直角,这道题就非常容易了。整体来看,C是直角的结论显得过于重要,其证明又非常经典,所以这题也稍乏新意。
图片
第12、13题中规中矩,填补了整张试卷在考点“导数切线”与“等比数列”上的空缺。
第14题,依旧是概率统计压轴,两个入手点:考虑X的分布列,或者用期望的线性性拆分成五个事件(当然,这种做法有点超纲),题干简洁,但过于简洁的题干容易不小心撞上陈题。
图片
第15、16题是较为基础的题目。第15题“回归课本”,考察卡方检验,体现了“课本”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也多次强调了;第16题将错位相减与函数结合,是一种创新,值得我们学习。
图片
第17题是经典的立体几何题(建系依旧可做),创新点是引入球心,一些同学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事实上,只要建系硬算即可。虽然这道题几何法也很简单,但是几何法在求O点位置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分类讨论遗漏的情况,故这题用几何法做的同学很可能在细节上失去1~2分。
图片
第18题与预测一致,考察圆锥曲线中长度的最值。整体梯度设置妥当,也较为有趣,唯一不足就是“拼接感”太强,圆T的引入显得有些生硬,整体难度偏小。
图片
第19题,也是今年最震撼的一道题。没有想到,风靡了一年的“新题型”,竟然成了2024年高考的独秀。虽然数海一模、温州二模等模拟均预测第19题不再考察新题型,但真正在考场遇到时,还是不得不惊叹命题组的“反押题”能力,也为大家准备了一年新题型而惋惜。不过这题的思路仍然比较“绕”,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道“三角函数新题型”。(1)求导做即可,之前高考考过系数是2的情况;(2)考察直观感受,题目比较抽象,理解后其实不难证明;(3)是一道难题,但(1)(2)给了很好的阶梯,故必要性探路和主元法都可以切入,这本该是一道“一试题”,但命题组通过给出巧妙的台阶,把它退化成了一道高考压轴题,是不错的命题思路,但是否值得推广,仍需商榷。
图片
总得来说,2025年新高考I卷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反押题”,考场上的同学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对于高中数学的生疏感,为此,命题组不得不放弃一定的难度,让同学们不至于崩溃。整体上看,这份试卷选填偏易,大题难度正常,平均分应当比去年高许多,或许去年过低的平均分使得难度下降成为必然。当然,这份试卷也为“高中数学”这四个字拓展了更多可能,不知2026届的考生,会面临怎样丰富多彩的模拟题。
最后附上真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门户,在线炒股配资看必选,股票配资导航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