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如潮水般爆发,起义军四散如星,许多地方都涌现出强大的武装势力。例如,苏北、皖北到苏南一带,由杜伏威和李子通领导的起义军风头强劲;鲁西、鲁南地区,由徐园朗领导的农民军也不容小觑;内蒙古一带,以郭子和为首的起义力量逐渐崭露头角;同时,跨越河南和山东两地的瓦岗军,初期由翟让领导,后来由李密接任;河北与豫东北一带,窦建德和刘黑闼等势力同样蠢蠢欲动。
此外,部分地方地主阶级也纷纷组建了武装势力,企图割据一方。例如,梁师都和刘武周分别在陕北横山与晋东北地区自立为帝;李轨则在甘肃的武威一带称霸一方;薛举占领兰州,萧铣则控制了湖北和湘北地区。
在这种动荡局势下,617年5月,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趁机起兵,着手谋求天下大势。经过数月的艰苦征战,李渊于11月攻占了长安(今西安),逐步控制了陕西东部、中部以及山西太原以西、以南的地区。618年,李渊自立为帝,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
然而,李渊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他的政权依旧相当脆弱,仅凭约二十万兵力,远不足以与人数庞大的瓦岗军、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抗衡。而且,唐朝初期面临的敌人极其强大:潼关外不仅有实力强大的多路农民起义军,还有王世充的老巢洛阳以及与突厥族有联络、图谋雄图的梁师都、刘武周等。
为了稳固政权、扩大势力,李渊派遣其英勇且足智多谋的次子李世民指挥唐军,进行一系列征讨。李世民接令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确保潼关防线的基础上,观察外部各势力的动向,同时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来分化敌对力量。他打算一旦时机成熟,就通过结盟建立统一战线,或者挑拨敌人自相残杀。
展开剩余74%李世民对薛举的威胁早有防范,认为必须迅速出兵,将其击败。于是,他一方面调动兵力牵制梁师都与刘武周,另一方面通过与李轨的谈判策动其内乱,劝告李轨不应支持薛举,并承诺提供皇帝支持。李轨在李世民的策动下逐渐与薛举割席断交,最终在李世民的攻势下,薛举被消灭,兰州成为唐朝的领土。
在击败薛举后,李世民又开始集中力量全力攻打李轨。他通过内外夹击的策略,一方面收买李轨部下分化其内部分裂,另一方面发动大军猛攻,迅速消灭李轨的势力,甘肃与陕西的大片区域也迅速归入唐朝版图。
接着,李世民的目光转向了陕北、晋中地区的梁师都与刘武周。他为此做了详细的战前准备,其中包括向突厥可汗施以恩威并施,争取其支持;同时,他也利用与刘武周关系较好的尉迟恭等人进行策反,成功削弱了敌人的力量。在多方准备之后,李世民便发起了针对梁师都与刘武周的攻击。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唐军最终获胜,甘肃、陕西、山西三省的局势也逐渐平定。
战事稍歇后,李世民转向了山东、河南、苏北及两湖等地区的割据势力,决定先解决王世充的问题。此时,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军在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分化策略下,已转而支持唐朝。为确保战略胜利,李世民先派遣李靖出征四川,为唐朝的军事后勤准备充足的支持资源。同时,他通过控制两湖的农民起义军,威胁他们若有异动将予以消灭,并且同河北的罗艺结盟,协同打击窦建德与刘黑闼。
在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李世民成功策动了对王世充的围攻,并通过分化瓦解窦建德的力量,迫使王世充无路可逃,只得投降。随后,李世民彻底摧毁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在山东西部与山西一带的残余势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喘息,李世民发动了对河北、两湖以及两淮地区的攻势,尤其是在河北,尽管起义力量依旧顽强,但唐朝的实力比之前大有提升。李世民指挥李靖率兵攻打南梁贵族后裔萧铣,因萧铣本就人心不稳且力量薄弱,很快被李靖击败。
接下来,李世民又将精兵强将集结,开始进攻河北的刘黑闼,同时指示罗艺配合作战,利用收买刘黑闼部下的策略逐步分化敌人力量,最终在几轮战斗后彻底击败了刘黑闼。
随着各地割据政权的逐步崩溃,许多曾与李世民有较好关系的起义军首领纷纷公开表示归顺唐朝,打出了“大唐”的旗号。最终,李世民出兵两湖、江淮、江西、安徽等地区,迅速解决了以辅公祏为首的地方势力。
至此,李世民成功平定了全国的割据政权,唐朝的统一大业完成。他的功绩无可置疑,几乎整个唐朝的江山,都是他一手打下来的。
参考文献:《新唐书》《隋书》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门户,在线炒股配资看必选,股票配资导航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