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停车难、停车贵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最近,在中山市石岐老城区,有两个新的停车场投入使用了,这事儿看起来不大,就是多了八十多个车位,但仔细了解一下背后的情况,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增加了停车的地方,更反映出城市管理者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花了番实实在在的心思。
这件事情要从两个地方说起。
第一个是位于光明路和凤鸣路交界处的一个新停车场。
在改造之前,这块地属于市土地储备中心管理,长时间以来处于一种没人管的状态。
结果就是,车辆乱停乱放,现场一片混乱,生活垃圾也随处堆积,不仅影响市容,也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
很多人路过这里,都觉得和繁华的老城区格格不入。
现在,经过一番整治和建设,这里变成了一个规划整齐的停车场,从8月4号开始正式对外开放,一下子就提供了76个标准停车位。
这个位置可以说是老城区的核心地带,东边紧挨着湖滨路,南边就是热闹的孙文西路步行街,西边又能通到长堤路。
周边环绕着像兴中广场、中山百货、凤鸣商场这样的商业中心,还有逸仙湖公园、阜峰文塔这些市民和游客都喜欢去的休闲景点。
因此,这里的停车需求非常大,而且呈现出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在工作日,来停车的大多是附近开店的商户和居住在周边的居民;而一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这里就成了外来游客的聚集地,每天的人流量能达到两万多人次。
停车需求就像潮水一样,时高时低,管理起来很有难度。
另一个地方在猪起围,原来的10号和12号是两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旧房屋。
因为年代久远,房屋结构已经不安全,被鉴定为危房,一直空置在那里,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从今年6月底开始,相关部门对这两栋危房进行了拆除和场地改造,到了8月1号,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停车场,可以停放8辆汽车。
这个停车场虽然规模不大,但位置很关键。
它北边靠近太平路,南边是青溪路,旁边就是高家基小学和石岐幼儿园。
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需要临时停车接送孩子。
此外,附近还有光明市场,居民们去买菜也需要短时间的停车位。
这个小小的停车场,恰好就满足了这些零散但又非常实际的民生需求。
解决了“在哪停”的问题,接下来更关键的是“怎么收费”。
这两个新停车场的收费标准是一样的,这个定价策略很值得我们普通老百姓琢磨一下。
首先,停车30分钟以内是免费的。
这一点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了临时办事的需要。
比如家长接送孩子,前后可能也就十几二十分钟,或者去市场买点东西,很快就能出来,这样就不用花一分钱,方便了大家,也大大提高了车位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车辆长时间占用。
其次,停车超过30分钟、在1小时以内,收费是5元。
这个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呢?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周边。
像兴中广场这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停车费是每小时7元。
而按照政府对路边停车位的指导价,像这种核心地段的一类路段,收费标准是每小时4元。
那么,这个5元的价格就处在一个中间位置。
它比商场便宜,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又比路边指导价稍微高一点,可以起到一个调节作用,促使那些打算长时间停车的人,考虑把车停到稍微远一点、价格更便宜的地方,从而把最核心区域的车位留给最需要的人。
再来看,超过1小时后,每小时增加收费1元,而全天24小时的封顶价格是24元。
这个“24元封顶”对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好消息。
老城区的很多旧房子在建设时都没有配套的停车位,居民夜间停车一直是个大难题。
现在有了这个封顶价,就算把车停一整个晚上,费用也就是24元,一个月下来大概是七百多元。
这个价格虽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相比之下,比如在火炬开发区的一些地方,一天的停车费上限是40元,而在利和广场这样的商业中心,一天最高能到50元。
这么一比,老城区这个24元的封顶价,明显是充分考虑了本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怀。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收费标准放到全市的范围来看。
中山市对于路边停车位的收费是分了三个等级的:一类路段是每小时4元,每天最高40元;二类路段是每小时3元,最高32元;三类路段是每小时2元,最高20元。
这么看,新停车场每小时5元的起步价似乎比指导价高,但24元的封顶价又远低于一类路段的40元上限。
这说明,这个定价不是简单地照搬规定,而是把政府的指导原则和老城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了起来,做出了灵活的调整。
既要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车流量,保证停车场的正常运营和维护,又要照顾到市民的实际需求,不给老百姓增加过重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停车场的运营方是石岐公共投资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国有企业。
由国企来运营这类涉及公共服务的项目,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更好地体现公益性。
它的首要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服务社会、保障民生。
因此在定价上,会更多地听取政府和市民的意见,不像一些私营企业或者小区物业那样,可能会根据市场行情随意调整价格。
这种由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能给市民带来更稳定、更可靠的保障。
这与一些城市完全交给市场化公司去运营的做法相比,更能守住民生底线,不会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了公共利益。
总的来看,中山石岐老城区这次新增的84个车位,背后展现的是一种更加精细、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思路。
它不再是过去那种大拆大建的模式,而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小范围、精准化的改造。
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停车收费标准,巧妙地平衡了游客、商户、居民等不同群体的需求,也平衡了市场规律和民生保障之间的关系。
这说明我们的城市管理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懂得如何用“绣花功夫”,去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那些“急难愁盼”问题。
股票配资门户,在线炒股配资看必选,股票配资导航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